产品
  • 产品
搜索
首页 >> 展览 >>馆藏精品 >> 馆长说宝 | 铜鐎斗
详细内容

馆长说宝 | 铜鐎斗

有张有平馆长为大家一件件来解析回流国宝,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看不懂文物啦!

1564558904507442.jpg



天水成纪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,通过“馆长说宝”系列,听馆长来一一解析!

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懂文物啦

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青铜系列

汉 | 龙首铜鐎斗



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现藏于天水成纪博物馆-青铜馆的汉代龙首铜鐎斗。

何为鐎斗?

我们先来了解一下


我国古人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源远流长,很多器物里都蕴含了丰厚的文化信息,并由此吸引了历代鉴赏家的关注兴趣。

譬如鐎斗,这种底有三足、旁有持柄的器皿。流行于两汉魏晋,至唐宋逐渐消失,关于其起源和用途,一直有很多说法。

有人认为它是温酒器,也有人认为是敲击警众的器皿,还有人说是煮茶的用具。

大名鼎鼎的北宋金石学著作《宣和博古图》,大观初年(1107),由宋徽宗敕撰,王黼编纂,

成于宣和五年(1123)之后,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,

能被宋徽宗收录的可谓都是国宝级。

《宣和博古图》里记录有一件宣和殿收藏的龙首青铜鐎斗,并做了详细记载:“右高七寸八分,深二寸三分,

口径四寸三分,容一升,重三斤一两。

有耳,有流,有柄,无铭。是器鐎斗也。慎以谓斗之可以温物者耳。”


1564559055434915.jpg

宋《宣和博古图》中收录的汉代龙首鐎斗


1564559130332469.jpg

宋《宣和博古图》中收录的汉代龙首鐎斗


鐎斗各部分的名称

 以下图为例,这件六朝时期的龙首铜鐎斗,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。龙首为柄,手持之用。

 一侧有“流”,便于使器物内的液体倾倒而出,下设兽首蹄形的三足。


1564559203952212.jpg

六朝 | 铜鐎斗(现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)

   

鐎斗的用途

关于鐎斗的起源和用途,一直有很多说法。有人认为它是温酒器,也有人认为是敲击警众的器皿,还有人说是煮茶的用具。

鐎斗又名“刁斗”,最早载于司马迁的《史记》,是一种青铜铸造的行军用具,每只可容一斗,除了可作为量器向兵卒分发粮食,

亦可作为饭锅用以炊煮,至夜军营里巡逻,兵卒还可敲击发出声响,相互警示,故其又有一个很贴切的俗名叫“锣锅”。

《三国演义》的第50回:“马上有带着锣锅的,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,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,割马肉烧吃。

”记叙了鐎斗在古时军旅中被用于煮饭、传警的用途。由于鐎斗的造型特殊,使用方便,其后又被演化出了更为多元的使用功能。

如人们加热羹汤、粥之类的流食,可直接把带足的鐎斗放到火盆里。若须温酒而饮,也可在鐎斗下面烧火加热,

或搁置到热水中,是军民都广为使用的温食炊具。

还有学者认为鐎斗是汉代至南朝时期出现的煮茶用器。目前我国的鐎斗在底部均有烟熏的痕迹,故推断应为温煮的器物,

有的鐎斗一侧带有可供液体流出的“流”,推断该器物所盛应为液体。汉魏南北朝时期,人们将茶叶捣碎成细末状,制成茶饼,

与葱姜枣橘皮薄荷等一同烹煮,被称为“煮茶法”,因此推断鐎斗为煮茶用具。

1564559309658522.jpg

006RU5ahly1g4kch0ky55j30io0jw45j.jpg

唐代陆羽评价道:“如沟渠间弃水”。

1564559370740575.jpg


三国到西晋时期,饮茶的习俗只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,

而我国鐎斗的出土正是发现于这一区域,也是推断其为煮茶之用的依据之一。


汉魏晋时期饮茶习俗范围与鐎斗出土范围基本一致


1564559430281055.jpg




汉魏晋时期饮茶习俗范围与鐎斗出土范围基本一致

到了唐宋时期,有了新的饮茶法——点茶法,并逐渐盛行。

点茶法是先以汤瓶盛沸水,用来冲茶末,再以茶筅击拂茶汤后饮用。

由于点茶法不再需要使用鐎斗,因此鐎斗也就渐渐消失了,故而这一时期出土的鐎斗数量也锐减。



1564559499781604.jpg

宋代点茶流程


1564559522179782.jpg


鐎斗的演变

1564559597280389.jpg

1564559629474156.jpg

鐎斗的分期图


根据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,铜鐎斗约有百余种,根据其柄部的形态一般可以分为四类:

甲类——为龙首曲柄,柄端呈龙首状(成纪博物馆馆藏的铜鐎斗),根据腹部的形态又可进行细分;


1564559683553385.jpg

甲类铜鐎斗


乙类——为方銎柄,即柄体中空,以纳木把。形器特征为折沿、弧腹,扁兽蹄足。

发现较少,为广西、浙江上虞一带,主要为西汉末至东汉时期。

丙类——铜鐎斗的变化为口沿变深,流从无到较为发达,弧腹变直,圆底变为平底,足变高,柄由平直变为弯折。


1564559749980813.jpg

丙类铜鐎斗

丁类——即为上面讲到的凫首形柄,有流,有鋬,仅发现4件。

1564559815914379.jpg

丁类铜鐎斗


· 扁平柄

这一类造型的鐎斗多流行于西晋至南朝时期,南朝中晚期逐渐消失。


1564559944711435.jpg

东吴末西晋初 | 铜鐎斗(安吉生态博物馆藏)


· 龙首柄类

流行于西汉晚期至隋朝,唐代急剧减少。早期的形制较为简单。


1564560003952553.jpg

东吴末西晋初 | 铜鐎斗(高三官李十房出土)


1564560057991258.jpg

唐 | 龙手柄三足铜鐎斗(蒲城县博物馆藏)


·凫(fú)首柄类

凫,俗称野鸭、鹜,似鸭,雄的头部绿色,背部黑褐色,雌的全身黑褐色,常群游湖泊中,能飞。

顾名思义,柄首以凫的造型出现,此类为唐代新出现的类型。

不同时期的鐎斗在形制及纹饰方面,也有不小的差异。

唐代颜师古曰:“鐎谓鐎斗,温器也,似铫而无缘。

”唐代的鐎斗是没有边沿的,可是从今天出土的 汉魏时期的鐎斗上看,

很多都有明显的缘口,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冶铸业者的不同审美及创造力。


1564560127780647.jpg

唐 | 凫首铜鐎斗(枝江博物馆藏)

唐以后,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,鐎斗不再被使用,便逐渐消亡了。



了解过鐎斗的来历和基本用途之后,再来看今天的主题:

汉代龙首柄铜鐎斗,现藏于天水成纪博物馆。

此件鐎斗为汉代器物,铜制,鐎斗的柄端为龙首状,口微开,龙角向后紧贴长颈,

长颈曲折,恰似蛟龙横空腾飞,器身作盆状,口先敛后敞,深腹,可储食物,腹饰两条凸弦纹,

腹下三足临空着地,可用来堆放柴火加热,形象生动,且保存完好,弥足珍贵。


1564560336620372.jpg

汉 | 龙首柄铜鐎斗(天水成纪博物馆藏)

1564560403824345.jpg

汉 | 龙首柄铜鐎斗(天水成纪博物馆藏)

1564560443163646.jpg

汉 | 龙首柄铜鐎斗(天水成纪博物馆藏)

1564560478439038.jpg

汉 | 龙首柄铜鐎斗(天水成纪博物馆藏)



大家如果喜欢以上内容,

请关注“天水成纪博物馆”官微,

和我们一起了解一个不一样的

天水成纪博物馆




统计
更多
0938-8621237
changee_museum@nobleart.com.cn
官方微信
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南郭寺景区山门
官方微博
    • QQ咨询 :
  • 扫一扫,关注微信
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Takincms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