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
  • 产品
搜索
首页 >> 展览 >>馆际交流 >>临时展览 >> 追溯光明的印记
详细内容

追溯光明的印记

时间:2019-06-22     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古代灯的演变

灯是照明的器具。用来驱走黑暗,给人以光明的灯虽是极普通的生活用品,然而在平凡与普通之中却蕴含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。

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?这是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。人类自掌握了人工取火方式之后,即通过篝火燃烧的火焰光亮来照明。

自人类燃起的第一堆篝火,其实就是人类制作的第一盏灯。在现今的考古发掘或传世品中,商、周乃至春秋时期都还没有可以确认为灯和烛的实物。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见过灯、烛之类字样。

结合文献来看,我们在记述周代礼仪的“三礼”中发现了“烛”字,但它还不是后世灯烛的概念。

《仪礼·燕礼》云:“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,司宫执烛于西阶上,甸人执大烛于庭,阍人为大烛于门外。”郑注:“烛,燋也。”贾疏:“烛,燋也者,古者无麻烛而 用荆燋。故《少仪》云:‘主人执烛抱燋。’郑云:‘未爇曰燋。’但在地曰燎,执之曰烛,于地广设之则曰大烛,其燎亦名大烛。故诗云:‘庭燎之光。’毛云:‘庭燎,大烛也。’郑云:‘夜未央而于庭设大烛。’毛、郑并指此。”

《周礼·秋官司寇·司烜氏》:“凡邦之大事,共坟烛庭燎。”郑注:“坟,大也,树于门外曰大烛,于门内曰庭燎,皆所以照众为明。”贾疏:“庭燎与大烛亦一也。”

《仪礼·士昏礼》云:“主人爵弁,纁裳缁袘。从者毕玄端,乘墨车,从车二乘,执烛前马。”郑注:“执烛前马,使徒役持炬火居前炤道。”

文献记载,周代礼仪中所谓“烛”不过是一种火把而已。没有点燃的火把统称为;用于执持的火把较小,称之为;放在地上的火把较大,叫做;树于门外的称大烛,门内的则称庭燎,大烛和庭燎都是大火把。至于贵族家居或民间所用的“烛”是什么样子,现在还不得而知。


豆形灯

铜灯起源于陶豆,豆形灯形似青铜器的豆,“瓦豆谓之镫”示了灯的形制最早由豆演变而来的事实。据记载,豆形灯是我国最早的灯的形制,也是使用最久、最普遍的一种灯。在诸侯王墓及少量贵族墓中多有发现,其基本结构为灯盘、灯柱、灯座,灯盘内有的设支钎一枚,有的则不设支钎。通常在灯盘外壁或底座上多有表示重量的铭文。多数豆形灯为整体浇铸而成,少数个体较大的豆形灯灯盘、灯柱、灯座分铸后套接使用。

1677486459379924.jpg

汉 | 豆形铜灯 灯盘内立有支钎

1677486472677499.jpg

汉 | 豆形铜灯

人物形灯

人物造型的灯起自战国中晚期,历秦、西汉,直至东汉。大多为铜制,亦有陶制品。这类灯在汉代灯具中占有相当的比重,其造型以人物为主,有男有女,持灯的方式也各式各样,有举灯、顶灯、提灯等,绝少雷同。

这组汉代绿釉坐俑陶灯现藏于天水成纪博物馆。灯座作迭坐俑形,俑圆脸,高鼻,头顶高圆桶形灯盘,怀中各有一孩童做嬉戏状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7165953.jpg

汉 |绿釉坐俑陶灯

动物形灯

灰陶熊顶灯,天水成纪博物馆藏。由盘、柱、座组合一体。盘为敞口,直壁,平底,柱下为一蹲坐的熊,上肢头顶方形柱,柱上有一浮雕兽面,下肢臀部座于圆形底座上。

1677486585922726.jpg

汉 |灰陶熊顶灯

行灯

行灯,亦称拈灯。顾名思义,就是在行走时可以提拿的灯具。此类铜灯灯盘一侧装有一鋬手,浅盘、直壁,盘中有支钎。

行灯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,其中“行灯”二字是这类器物的自铭。行灯造型可分为足持柄灯与柱座持柄灯两大类,三足行灯主要流行于战国末与西汉时期;柱座的行灯主要流行于东汉前后。

在日落而息的古代,夜间活动本来就少,行灯的出现本身就是为高消费阶层产生,因为这时的油和蜡都不是一般阶层消耗得起的原料,也只有贵族阶层才能在夜间使用此物,用于执灯引路,彰显尊卑。因此这也证明了行灯也是礼制中的一种礼器形式。

三足持柄灯

龙柄三足持柄行灯,由柄、灯盘、足组合一为体。持柄呈龙首状,龙首弯曲上扬,张口呲牙,龙角尖长向后翻卷贴颈,龙颈细长,灯盘为圆盘状,潜腹、平折沿,方唇,平底,人形三足,灯盘中心有三枚锥形烛钎,腹壁一侧连接龙颈长柄,造型精美奇特、使用方便,有火漆。此灯是研究汉代历史及青铜铸造工艺的珍贵文物。

龙柄人形三足青铜持柄灯

006RU5ahly1g59scs7z1lj30yh0n7kjl.jpg

汉 | 龙柄人形三足青铜行灯

柄呈龙首状,龙首弯曲上扬,张口呲牙,龙角尖长向后翻卷贴颈,龙颈细长,栩栩如生。

006RU5ahly1g5ap2yocg6j312w0t64qq.jpg

汉 | 龙柄人形三足青铜行灯(局部)人形的三足均呈现不同跪姿,生动形象。

006RU5ahly1g59siwjxucj30ob0fs1jv.jpg

汉 | 龙柄人形三足青铜行灯

1677486745850776.jpg

汉 | 龙柄人形三足青铜行灯

006RU5ahly1g59sfrysbgj30rt0ifb29.jpg

汉 | 龙柄人形三足青铜行灯 灯盘内立有三枚烛钎,并有火漆标识

柱座青铜行灯

柱座行灯由柄、灯盘、灯座组成。灯盘为圆盘状,潜腹、平折沿,方唇,平底,盘中设有一枚锥形烛钎,腹壁一侧连接叶形长曲柄,造型简朴,小巧精致。

006RU5ahly1g59tsp12ncj30rp0iuaze.jpg

汉 | 青铜持柄行灯 盘内有锥形烛钎一枚

006RU5ahly1g59tvtzli7j30rx0j4qsn.jpg

汉 | 青铜持柄行灯

连枝灯

玄中记》写道:“蓬莱之东,岱舆之山,上有扶桑之树,树高万丈。树颠有天鸡,为巢于上。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,而日中阳鸟应之;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。”

战国已有连枝灯,汉朝最为鼎盛。它犹如树木的造型,象征着神话中的扶桑树一类的神树,扶桑树是传说中太阳栖息的神木,具有“光明”的象征意义。汉代的连枝灯有铜、铁、陶质,据文献记载还有玉制的;造型也较战国更加丰富多样,按灯盘数目划分,有三枝灯、五枝灯、七枝灯、九枝灯、十枝灯、十二枝灯等。最具代表的是河北平山县中山王陵墓出土的一件十五连盏灯,是战国时期最高的一盏灯,犹如一颗大树,支撑着十五个灯盏,灯盏错落有致,铸造工艺精湛,结构科学合理,灯枝上还有游龙、鸣鸟、玩猴等,造型十分壮观。所铸动、植物形象逼真,其精美程度,史所罕见,充分说明了墓主人财富、地位的显赫。

到了秦汉之际,连枝灯更为盛行。天水成纪博物馆馆藏的一件西汉铜鎏金连枝灯,在其主干上有规律地分层伸出十三个灯盏,其中五盏为盛开的莲花状,莲花中心各有一枚锥形支钎,除此之外还有八支含苞待放的莲花花蕾,高低错落有致,枝干上分布了攀爬状的小兽,活灵活现,做工极为精致,通体鎏金,如满树星光摇曳,金光闪闪,华美异常,充分体现了西汉时铜灯的盛行与发展。灯座处有火漆,为海外回流文物。

微信图片_20230227161809.jpg

西汉 | 铜鎏金连枝灯

006RU5ahly1g5b1ahs0ubj30pb0lk7wh.jpg

西汉 | 铜鎏金连枝灯(局部)通体鎏金,华美异常

1677487039204469.jpg

西汉 | 铜鎏金连枝灯(局部)莲形灯盘,圆弧形底,内有烛钎

006RU5ahly1g5c81qhoaoj30pk0q3npd.jpg

西汉 | 铜鎏金连枝灯 穿插高低不同的花苞,呈含苞待放状

三枝铜灯

此灯由灯盘、支架、底座组成,灯盘为圆环状凹槽,平均分布三枚烛钎,并由三个独立支架共同撑起环形灯盘,中为葫芦形柱,中空有箍,整体造型优美,线条流畅自然。

1677487249315883.jpg

汉 | 三枝铜灯

1677487271233234.jpg

汉 | 三枝铜灯

釭形灯

《释名》解释为“空也,其中空也。”

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“车毂(gu,音古)中铁也。”

《广雅 释器》解释为“凡铁之中空而受枘(rui,音锐)者,谓之釭。”

釭灯是汉代的一项高科技发明,称得上是二千多年前中国的节能、环保、安全灯!实现了防风、排烟、便于清洗、防止烟气弥漫,又上升继续助燃的多项功能,充分显示出中国先民的聪明才智。

最典型,也最著名的当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。由于古代灯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或植物的油脂,燃烧时黑烟弥漫,气味难闻。燃烧产生光源的同时,也会因没有完全燃尽而产生残留灰粒,造成室内烟灰弥漫,而釭形灯解决了这个不足。

除了以上提到的豆形灯、人形灯、兽形灯、行灯、连枝灯、釭灯以外,还有其他众多形制的灯。如汉代的檠灯,唐宋时期的陶瓷灯、省油灯,金代三彩罩子灯、长明灯等。每一件都是古人技能、审美、思想、精神的反映,古人的很多技能已经随着历史永久的消亡了,留存下来的器物都汇聚了古人宝贵的智慧与思想精神!



统计
更多
0938-8621237
changee_museum@nobleart.com.cn
官方微信
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南郭寺景区山门
官方微博
    • QQ咨询 :
  • 扫一扫,关注微信
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Takincms | 管理登录
seo seo